(CWW)六月的北京“热力十足”,同样火热的还有信息通信领域。6月24日,第六届“绽放杯”5G应用征集大赛启动会在北京隆重召开。从2018年到2023年,“绽放杯”走到了第六个年头。
将时间倒回2018年,在第六届IMT-2020(5G)峰会上,有10个项目在33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,成为首届“绽放杯”的一等奖获奖项目。2022年,经过五年的历练,第五届“绽放杯”申报项目总量已增长至28560个,一等奖获奖项目也增至16个。
(资料图片)
从334到28560,今年6岁的“绽放杯”见证了5G从孕育期走向成熟期。
从“纸上”到“示范”
在一个小雨微凉的午后,我们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见到了理事长闻库。六年前,时任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的闻库推动并见证了“绽放杯”的诞生。
“呼唤大家关注5G未来可能在产业上的应用。”在闻库看来组织“绽放杯”的目标很纯粹。2017年12月,3GPP正式批准冻结5GNR非独立组网标准,5G概念开始进入大众视野。相较于toC领域,5G的技术优势更多地契合于toB领域的发展,而“应用”就是toB领域发展的最直观体现。
2018年1月,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IMT-2020(5G)推进组主办的首届“绽放杯”正式启动。主办方将主题定为“绽放5G芳华、构建应用生态”,并向全社会各行各业广泛征集5G应用,发挥行业的需求引领作用,发掘企业及个人的创新设计,集思广益,旨在为5G规模试验和商用奠定基础。
万事开头难,对于“绽放杯”也不例外。2018年6月,第一阶段全功能完整版5G标准才正式出台。对于当时的我国,5G相关技术也只停留在试验阶段,在没有大规模5G网络部署的情况下,首届“绽放杯”征集上来的334个项目大部分还处于“概念”阶段。“在当时,即使是不切实际的方案,我也觉得没关系,总是要走出第一步的。”闻库笃定地说道。
一年后,随着5G牌照正式发放,我国5G开启高速发展模式,“绽放杯”也真正迎来了属于自己的“花期”。在2019年举办的第二届“绽放杯”上,申报项目从第一届的334个增长至3731个,同时还划分了智慧城市、智慧生活、智慧工业、智慧医疗、智媒技术、云应用、车联网和虚拟现实等八大专题“赛道”。不同于首届大赛以“概念性”方案为主,第二届大赛转变为以试验、应用示范为主,涌现出大量新产品、新业态和新模式。
同年,“5G应用产业方阵”也成功集结,立足于搭建5G应用融合创新平台,总结5G典型应用案例,解决共性技术产业问题,形成5G应用产业链协同,营造融合应用良好发展环境,实现5G应用的孵化与推广,以促进5G应用蓬勃发展。
从“试验”到“现场”
“没有运动场时在家踢球,但如果遍地都是运动场,就都会选择在运动场踢球。当大家聚在一起踢球时,谁的技术好、能力强就一目了然了。”闻库笑着比喻道。5G正式商用的第二年,我国就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,也正是在这一年,“绽放杯”迎来了关键转折点。
“第二届与第一届相比虽然有一些变化,但最明显的变化出现在第三届。”闻库回忆道,“从2020年开始,‘绽放杯’从试验走向现场,越来越多的示范榜样开始出现。”
从汕头的智慧港口,到山西的无人矿山,再到深圳的智能电网,随着5G网络的大规模部署,越来越多的垂直行业企业加入到“绽放杯”的行列中,成熟并可规模复制的应用案例开始显现。正如上文所比喻,“绽放杯”就如同一场足球比赛,提供了全面的展示平台,吸引众多优秀应用项目前来“线下”分享、交流、切磋,从而加速助推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。
2021年7月,工信部联合9部门印发了《5G应用“扬帆”行动计划(2021—2023年)》,要求到2023年重点领域5G应用成效凸显,每个重点行业打造100个以上5G应用标杆,逐步形成5G应用“扬帆远航”的局面。在随后召开的“5G行业应用规模化发展现场会”上,妈湾港、创维科技工业园、比亚迪、鹏城变电站等“绽放杯”优秀获奖项目再次展现出5G应用规模化发展新态势,树立了5G行业应用标杆,深化跨行业协作,推动应用落地复制。
从“样板”到“落地”
在操控台前,工人一边紧盯屏幕中运行的天车,一边通过操控杆实现物料起吊、运输、装卸;在厂区,随着无人机腾空而起,高炉温度的红外成像显示在屏幕上,温度是否正常一目了然……
在第三届“绽放杯”中,中国移动联合湘钢打造的“5G+MEC工业级专网在钢铁企业生产园区的实景应用”获智慧园区专题赛一等奖。四年时间过去,中国移动与湘钢的5G应用合作仍在不断深入,5G应用创新实现了从单点到全局,从端到边到云,逐步匹配湘钢数字化转型需求。2019年,中国移动与湘钢在钢料运输环节,打造基于5G+远程控制的全球首台远控天车、无人天车,实现从人工操控到“1人多车”远程半自动操控。2020年孵化多个基于5G+机器视觉类边缘AI创新型应用,在热轧环节落地国内首套5G轧机自动转钢、5G棒材表面缺陷质检应用,实现钢坯转向提升效率15%,缺陷识别率达95%;在废钢回收环节,首创5G废钢定级应用场景,实现整车废钢等级自动判定,实现废钢年采购成本降低。2021年,建成湘钢数智云能中心,“神经系统”(5G网络)与“大脑系统”(算力)的协同进一步加深;2022年以来逐步深入生产,在焦化、环节将分别落地5G智慧配煤、5G天车数字孪生等应用。
中国移动携手湘钢推进“5G+智慧钢铁”应用创新
据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介绍,中国移动5G已助力湘钢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%、生产效率提高20%。
除了典型的钢铁、煤矿、港口行业,在近年“绽放杯”中越来越多的行业加入5G应用阵营。在第五届“绽放杯”上,中国电信“5G+云+AI,让千年水稻开口“说话”——数字化助力稻米标准化生产,发展绿色生态农业”项目获评一等奖,该项目是由中国电信南京分公司联合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、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、江苏省农科院、中兴通讯和南京太和农场,借助中国电信星河AI赋能平台、天枢5G无人机平台和天翼云,基于5G和机器视觉,对有机水稻生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灌溉、施肥和分蘖三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控,真正实现科学种植,用数字化助力水稻标准化生产,发展绿色生态农业。
在智慧教育领域,中国电信5G专网赋能西交大教、考、评、管智慧教育新应用项目,实现教、考、评、管全场景覆盖的5G智慧教育融合应用,并实现叠加效应。攻克了120多项具有深度、复杂度、先进性的5G智慧教育技术创新,打造全国首个没有围墙的5G智慧学镇。成为全国唯一同时入选工信部、教育部等12部委3个5G智慧教育相关试点的单位。
据中国电信相关负责人介绍,目前中国电信在工业、能源、交通物流、医疗、教育等行业、与数百个大型政府企业开展合作进行探索实践,聚焦5G+工业视觉、5G+生产现场监测、5G+远程设备控制、5G+厂区智能物流等二十个5G行业应用场景,加快行业客户项目拓展,打造了一批业内标杆,提高5G在全社会影响力,扩大5G应用规模,取得了较好的成效。
五年来,“绽放杯”见证了无数5G应用从“样板间”变成“商品房”。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、5G应用产业方阵理事长、IMT-2020(5G)推进组组长王志勤在解读《5G应用创新发展白皮书——2022年第五届“绽放杯”5G应用征集大赛洞察》时曾提到,通过对第一届至第四届大赛全国赛中获得一、二、三等奖的261个项目进行跟踪分析发现,超3/4获奖项目已实现复制推广。依托获奖项目实现复制并落地的项目数量总计达到1065个,平均每个获奖项目推广数量超过4个。
“从1到10”
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今年上半年,我国已累计建成开通5G基站293.7万个,5G应用已经融入60个国民经济大类,加速向工业、医疗、教育、交通等重点领域拓展深化,应用案例数累计超5万个,5G“下半场”已提上日程。
5G应用规模化需要长期系统性战略发展,特别在垂直行业领域,5G应用的扩散速度不仅取决于5G等相关技术产业成熟度,还取决于行业自身信息化进程、需求迫切程度、行业发展环境等因素,需要政策、技术、标准、人才、市场、资金等协同发力,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均衡发展。
有专家提出,我国5G应用发展已走过“从0到1”的发展阶段,现已步入“从1到N”的新时代。但在闻库看来,在“从1到N”之间还应该存在“从1到10”的发展周期,且目前正处于“从1到10”的发展阶段。尽管我国5G发展已领先全球,但仍有一些网络架构、技术细节需要完善,而这正是“从1到10”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。
闻库还指出,虽然目前“绽放杯”申报的项目数量众多,令产业振奋,但很多项目是由运营商主导。下一步,产业界还需解决牵头主体的问题,只有当垂直行业企业自身意识到5G的必要性,成为真正的牵头主体时,5G应用发展才取得了真正的成功。“当垂直行业企业成为牵头主体时,才真正进入到‘从10到N’阶段,5G才能实现真正的普及,但就目前来看还需要一段时间。”
5G应用规模化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,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战略任务,如何挖掘行业刚性需求场景、探索总结正确的商业发展模式、助力5G走到真正的“N”等问题仍亟待解决。眼下,6岁的“绽放杯”即将开启新一年的征途,作为推进5G应用规模化发展的重要平台,“绽放杯”肩负着重要的使命和对未来无限的畅想。我国5G发展逐步进入“下半场”,正是风劲扬帆之时,相信第六届“绽放杯”也定将不负期待。
关键词: